异型金属缠绕垫片
结构: 异型金属缠绕垫片与金属缠绕垫片的结构相同,只是形状不同。
设备:
管道、阀门、泵、压力容器、冷凝器、塔、人孔、手孔等法兰连接处的静密封材料。
行业:
能在石化、机械、电力、 冶金、造船、医药、原子能和宇航等各行业中使用。 介质:适用于高温高压蒸气、油、油气、溶剂、热煤体油等。
规格说明:
型号 | 结构 | 适用 | 钢带材质 | 填充料 | 内外环材质 | 可供尺寸 mm | 通用厚度mm | ||
名称 | 代号 | V-形 | W-形 | ||||||
6000 | 基本型 | 榫槽面 | 304(L) 316(L),321钛,镍
| 石棉 石墨 四氟 云母 陶瓷 | ASB FG PTFE MICA CER | 碳钢 | Φ16-3000 | 3.2 4.5 | 4.8 5.5 7.5 |
6000 IR | 带内环 | 凹凸面 | |||||||
6000 OR | 带外环 | 突面 | |||||||
6000 IOR | 带内外环 | ||||||||
6000 H | 换热器用 | 换热器 |
公司有稳定的钛、镍、蒙乃尔、因科镍、哈氏合金(B、C276、G)、锆(702、705)等各种特殊防腐材料的进货渠道,加上公司成熟的加工经验,可提供上述材质的各种垫片、法兰、管道、管配件及客户指定的图形零件。
赛道,整机厂商屡获巨额融资,上市公司争相跨界入局......然而,在资本的沸腾之下,产业的症结——核心零部件的不成熟,正成为决定
在今日开幕的北京亦庄2025世界大会上,晶华新材(603683.SH)旗下子公司北京晶智感新材料有限公司(下称“晶智感”)发布了其最新机器人灵巧手全掌全触觉电子皮肤。晶智感CEO陈垚向财联社记者表示,该产品采用压阻式方案,能为机器人的灵巧手提供触觉感知能力,可部署在手的各个区域 ,目前已有客户商洽中。
据悉,晶智感系近期成立的子公司,此前曾在投资者关系平台表示,晶智感设立的目的是“基于公司主营业务,寻求突破在现存业务领域的应用,尝试在柔性多模态传感器领域的探索和研究”。
柔性多模态是人形机器人、灵巧手等相关这类的产品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根据QYResearch的数据,全球柔性触觉市场在2022年价值约15.3亿美元,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53.2亿美元,复合年增长率(CAGR)为17.9%,其中机器人和医疗领域是主要的增长驱动力。
陈垚告诉财联社记者,目前产业的真正瓶颈,已非算法,而是物理层面的核心零部件。他认为,主要的两个瓶颈,一个是电机中的行星滚柱丝杠,另外一个就是传感器。
据了解,丝杠的核心功能是将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执行端的直线运动,是中重要的精密传动元件。“我去看每一家灵巧手厂商,他们打样的时候,最后一个到的、最缺的就是丝杠。”这种应用于机器人关节的微型精密“骨骼”陈垚如是表示。
“行星滚柱丝杠生产的基本工艺复杂、技术门槛高,且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供应商数量有限,致使产能爬坡速度难以跟上市场需求增速。”众擎机器人相关负责人此前也曾向财联社记者如此表示。
陈垚介绍,目前触觉传感器领域存在压阻、电容、视触觉等多种技术路线,但尚未形成行业统一的标准。更重要的是,多数方案因结构限制,难以在灵巧手内部狭小的空间做全面部署,导致机器人无法精准感知物理世界,精细操作也就无从谈起。
作为晶华新材布局机器人赛道的“先锋”,晶智感选择从最基础的材料科学切入。“我们有自己的核心材料。”陈垚表示,公司基于自研的压敏电阻薄膜,开发出了一套可以全方面覆盖灵巧手的“电子皮肤”。
“我们这种压阻式的方式,最大的优势就是薄。”晶智感CEO陈垚告诉财联社记者。公司官方资料显示,这种核心传感材料薄至0.038mm,因此能像“纹身”一样贴合在机器人复杂的曲面上。
而在资本端,半山创投董事长戴福全向财联社记者表示,公司在投资时,除了看重团队的软件控制能力,同样看重其“硬件成本控制能力”。这一观点正代表着资本风向的微妙变化——在下游估值渐高之后,真正具备技术壁垒和成本优势的上游厂商,正获得慢慢的变多的关注。
“我觉得目前(行业)正在爆发的前期,还没有真的到爆发的时候。”对行业的爆发时点,陈垚预计可能是在未来5-10年。
他认为,行业的真正腾飞,有赖于底层技术标准的建立和核心零部件的成熟。只有当传感、驱动等“基础设施”完善后,上层的“应用生态”才能真正繁荣。
“未来,人形机器人将作为一种可灵活部署、跨场景复用的‘轻资产’,彻底改变制造业的生产关系。一家工厂能够准确的通过订单需求,随时‘雇佣’或‘解雇’一批机器人,并通过OTA升级让它们掌握全新的工作技能。”陈垚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