异型金属缠绕垫片
结构: 异型金属缠绕垫片与金属缠绕垫片的结构相同,只是形状不同。
设备:
管道、阀门、泵、压力容器、冷凝器、塔、人孔、手孔等法兰连接处的静密封材料。
行业:
能在石化、机械、电力、 冶金、造船、医药、原子能和宇航等各行业中使用。 介质:适用于高温高压蒸气、油、油气、溶剂、热煤体油等。
规格说明:
型号 | 结构 | 适用 | 钢带材质 | 填充料 | 内外环材质 | 可供尺寸 mm | 通用厚度mm | ||
名称 | 代号 | V-形 | W-形 | ||||||
6000 | 基本型 | 榫槽面 | 304(L) 316(L),321钛,镍
| 石棉 石墨 四氟 云母 陶瓷 | ASB FG PTFE MICA CER | 碳钢 | Φ16-3000 | 3.2 4.5 | 4.8 5.5 7.5 |
6000 IR | 带内环 | 凹凸面 | |||||||
6000 OR | 带外环 | 突面 | |||||||
6000 IOR | 带内外环 | ||||||||
6000 H | 换热器用 | 换热器 |
公司有稳定的钛、镍、蒙乃尔、因科镍、哈氏合金(B、C276、G)、锆(702、705)等各种特殊防腐材料的进货渠道,加上公司成熟的加工经验,可提供上述材质的各种垫片、法兰、管道、管配件及客户指定的图形零件。
中国轴承行业作为工业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,发展水平关乎重大装备性能与质量。2025年嘉世咨询报告数据显示,行业呈现规模庞大但结构失衡的特点,正处于从“生产大国”向“制造强国”转型的关键期。
从发展历程看,行业历经起步仿制(1949 - 1980)、规模扩张(1980 - 2010),现进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(2011至今)。在国民经济中,轴承是工业安全基石与制造业心脏,其技术进步推动下游产业升级。PEST分析显示,政策支持《中国制造2025》等推动高端化,经济稳健与新兴起的产业提供需求,“工程师红利”奠定人才基础,新技术助力智能制造。
市场规模方面,中国是全球最大产销国,2023年出售的收益2630亿元,预计2025年达3030亿元。但利润水准低,行业分化明显,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盈利优于平均。产品结构呈“金字塔”形,高端市场被国际巨头垄断,国产化率不足30%,中端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,低端市场产能过剩。进出口结构失衡,高端依赖进口,出口以中低端为主。
产业链上,上游特种钢材和核心设备国产化有进展但高端仍依赖进口;中游制造工艺一直在优化,头部企业推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,然整体质量控制待提升;下游汽车、通用工业等为主要应用领域,新能源汽车、风电等新兴领域驱动高端需求增长。
竞争格局分三级梯队,国际八大巨头主导高端市场,国内龙头在中端发力并向高端突破,大量中小企业聚集低端。核心竞争因素包括品牌渠道、研发技术与规模成本。
技术发展聚焦材料、设计、制造创新,智能化与绿色制造成趋势。行业面临高端技术差距、低端过剩等挑战,也迎来新能源汽车、政策支持等机遇。
报告建议企业加大研发、深耕细分市场、推进数字化;政策层面需完善标准、支持基础研究、搭建合作平台,推动行业突破瓶颈,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。